时间:2022-09-29 14:23:14 | 浏览:357
许昌,和你在一起
文‖猫小暖
1
2022年5月3日,又一场疫情突如其来。
五月的小城,四处都是繁花似锦欣欣向荣的模样,可一夜之间归于寂静。
截止到昨日,许昌这座城市累计确诊83例,无症状患者145例。
比起上海,这个数字也许不算什么。可这里,只是一个小城,中心城区总人口不到七十万人。而且,据数据统计,主要感染地思故台五一假期流动人口7万人。感染人员的行动轨迹较多,范围很广,防控和流调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社区、学校、村庄,不断增长确诊病例,不断扩大的封控区,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仿佛近在咫尺。(想看看本文作者猫小暖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许昌,我的城市,加油)
许昌,我的家乡,我心疼你的不容易,从元旦到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你已经经历两次磨难。
我体谅你的辛酸苦楚,一头是民生重担,一头是百姓安危。
我难过你的悲伤,每一个病例都让你痛心不已,每一次疫情都让你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2
大疫已经三年,疫情像打不完的地鼠,此起彼伏。
反反复复上演的画面让很多人开始变得习惯。不管老少,都已经可以熟练地网购囤菜,自觉居家隔离,下楼排队核酸。小孩子都懂得出门随时佩戴口罩,做完核酸检测对着医护人员鞠躬说“谢谢”。
可这“习惯”俩字,又包含了多少无奈和心疼。
很多人,在忧民众之安危,哀民生之多艰。可是除了果断决绝的封控,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每晚一天,就多一份传播的风险,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是一方民众的安危,是一城的生死存亡。
疫情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和所有人息息相关。
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家人拉进深渊,更没有人愿意做一个病毒传播者。
从武汉、北京、西安到禹州、上海,这些城市的防疫大战最终取得胜利,封控都是必要武器。也许方式方法看起来有点笨拙和传统,可真的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对政府的防疫政策,我们从不理解到支持和赞同。虽然它的背后,是经济的牺牲,是政府沉重的压力。
可生活的首要要素是活着。活着,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没有生命和健康,其他的一切都是虚空。
所有的战争都必然伴随牺牲,而这些牺牲让我们换来黎明的曙光。
大疫第三年,我们真正懂得了所谓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含义。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命健康。
3
每一次疫情都不一样,可每个英雄的情怀都始终不变。
城市在静默,却有很多勇士在奔跑。
除了夜以继日安排部署流调督查的政府工作人员,还有很多圣洁无私的大白一个小区一个村庄做核酸检测,有很多在卡点执勤的民众,有协助核酸检测的志愿者,有不停奔跑送物资的外卖小哥,有更加忙碌的超市营业员。
5月8日是母亲节,却有很多母亲在忙碌的工作中度过这难忘的一天。
有人是职责使命,有人却是大爱无私。
一个社区平均只有七个人,要管理五六千甚至更多的人,任务艰巨,时间紧迫。
因为有志愿者的参与,才让工作有条不紊。
因为这些挺身而出的凡人,才有了千家万户的安宁。
那一抹志愿红遍布各个地方,照亮了社区、封控区、隔离区灰暗的天空。
大疫第三年,我们懂了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人民,所有战役也都必须依靠人民才能取得根本胜利。
这个道理,亘古不变。
4
这个特殊的时代,每个人的联系都更加紧密。
个人与家国命运交织,个体与时代同频共振。
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生活里,但每一个人又奋力活出集体的样子。
我们被保护着,也在学着保护大家。
那些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是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也是父母牵挂的孩子。
那些奋战在防控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他们也有家,也有需要照顾的家人。
那些站在街头值守的公安民警,他们也会疲惫饥渴。
那些踊跃参与的志愿者,他们的家人也会有担忧顾虑。
那些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的各界人士,他们的奋斗也来之不易。
他们也知道外面很危险,但他们还是选择了逆行,选择了守护。
一令既出,他们挺身而出;一事当前,他们一马当先。
行动不一定惊天动地,却需要生死抉择。取舍不仅是个体得失,还源自价值权衡。
他们把小爱化为大爱,舍小家为了大家,舍个人为了更多人。
生活艰难,世事无常,我们更应该尽力发光,去照亮和温暖更多的人。
这个世界需要身披铠甲的勇士,也需要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给予本身就比得到更幸福。
因为参与,我们更有责任感;因为付出,我们更有价值感;因为守护,我们对这座城更有深厚的感情。
大疫第三年,这社会有更多的机会去付出去奉献,去让生命发出不一样的光。
这世界也涌现越来越多的英雄,因为他们让世界有了不一样的精彩。
5
大疫第三年,我们渐渐用平常心看待一切。从最开始的震惊抱怨惶恐到如今的客观理智积极面对。
其实历史上,战争、大疫、灾难、经济危机都是常有的事,而我们这代人生长在和平年代,一直过得太顺遂,所以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避之不及。但它其实和生活中的很多东西一样,无法改变的,就坦然接受。
与其宅在家里焦虑不安,还不如静下心享受生活给予的一切。做一餐饭,看一本书,听一首歌。
当生活回归只有饮食和家人,这何尝不是一种本真。
当日子只剩生活琐碎和人间烟火,这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当一切化繁就简,这何尝不是一种心灵净化。
我们可以担忧,但真的无需恐慌。
6
你看,疫情防控指挥部里,灯火通明,工作人员通宵达旦。
你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行动,捐款捐物,尽心尽力。
你看,流调报告详尽细致,轨迹行踪真实准确,病毒终将无处可逃。
你看,楼栋邻里在守望相助,互相帮助度过这危机时刻。
你看,很多天使在保护我们,很多战士在勇敢作战,很多英雄在前赴后继。
盛夏已至,繁花终将盛开。温暖已归,阴霾终将散去。
这个城市,终会回归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这个城市的我们,终会平平安安,喜笑颜开。
我的城市,我衷心期待你能早日康复。盼与你朝朝暮暮,看遍人间盛景;盼与你细水长流,共谱莲城华章。
许昌,我的城,我们在一起,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挺不过的难关,也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和你在一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一场危机,是一次大考,更是一次磨砺。
风雨洗礼后的许都天空会更澄明,饱受磨难的莲城民众会更加坚韧,历经艰险的曹魏古都会更加辉煌!
2022年5月10日
【作者简介】猫小暖,女,河南南阳人,毕业于许昌学院,原乡镇选调生,现就职于某机关。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来自“魏都政协”,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许昌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产业特色十分鲜明。许昌的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能源电力等支柱产业基础深厚,发制品、人造金刚石、烟草等一批优势产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许昌是全国四个水生态文明城市,长江以北就一个,就是许昌。许昌还是河南省最宜居城市。
许昌报业传媒记者 石冠兵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区,3个词,大家都很熟悉。在许昌市八次党代会报告里,它们仨组合在一起,意义大不一样。“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写入了报告未来五年的总体要求。“城乡融合实现新突破”是今后5年发展的主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中国经济网许昌7月4日综合报道 7月3日,河南省许昌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决定:史根治同志任许昌市委书记,不再担任市政府市长职务。胡五岳同志不再担任许昌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刘涛同志任许昌市委委员、常委、副
7月25日上午,许昌市魏都区委书记李朝锋带队到恒达金汇广场项目、数字政通区域总部项目、吾悦广场城市综合体项目、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等地调研督导重点项目建设。区领导何长成、何东亚、孙卫东、程中山、刘红选、张永坡、王伟芳,县级干部尹飞参加调研。每
映象网讯(记者 康世保 见习记者 郭歌)为认真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迎检工作,4月12日上午,许昌市魏都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申健民,副主任卢军到迎检点督导《固废法》贯彻落实情况,区人大城建环保委、区环保局
映象网讯(记者 康世保 通讯员 宋帆)4月6日,许昌市魏都区委书记、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朝锋到许昌市魏都区法院,实地调研指导教育整顿工作开展情况,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卫东,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阎鑫、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对于很多“老许昌”来说,他们仍习惯将现在的许昌市叫作“大市”,把魏都区称为“小市”。这一“大”一“小”背后,有着怎样的时代故事?还有,现在的建安区、曾经的许昌县又和现在的魏都区、曾经的许昌市有什么渊源呢?且听我给您慢慢道来。 自秦汉建立
9月24日,许昌市建安区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洁致开幕词。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国志、副区长马丽出席。开幕式上,李洁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长期以来,全区各级残联
大河网讯 许昌市建安区苏桥镇西张社区是省级文明社区。走进该社区,宽阔整洁的街道令人眼前一亮;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里,红叶石楠在这个深秋尤其耀眼;文化墙上那“爱国教育、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爱护环境……”宣传标语和漫画格外醒目,彰显着群众对美、对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红杰 董学彦 沈剑奇“鹤首、油锤、大瓢、天鹅……葫芦竟有这么多花样!”11月16日,位于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的乐佳生活美学农场内,游人纷纷感叹。20亩葫芦多达十几个品种,或饱满丰盈,或小巧玲珑。展厅里,葫芦“摇身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