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30 01:06:01 | 浏览:4858
金秋魏都,气韵生动;拼搏奋进,硕果累累。
一组组数据如同跳动音符,弹奏出华美的“魏都乐章”:2016年,魏都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10%以上的增速,在许昌市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中获得市辖区组第一名;公众安全感指数、社会保障覆盖率、医疗保险覆盖率三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全区城市管理、创业就业等7项工作排名许昌市第一名……
一个个重大项目竞相落地,打造出发展的“魏都速度”:今年前9个月,49个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9.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6.2%;魏都区特色商业区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十强”并晋升至全省第二位……
盛世逢盛会,盛会谱新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开创魏都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成为魏都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最强音。在这片9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可以看到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可以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奋发进取的“精气神”。魏都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优化环境为保障,“有解思维”破难题,“五大园区”巧布局,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发展迅猛,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打造出鲜明的发展品牌,带动经济社会整体工作全面提升进步。
1
转型的远见——站高谋远夯实发展“底盘”
新常态,呼唤大担当。
在“十三五”开局、2015年与2016年交替之际,魏都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魏都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一次重新审视。
“站在魏都看魏都”,位于许昌市中心城区的魏都区,肩负着提升城市首位度、建设宜居城区的使命担当。今年以来,“魏都养老”模式得到国务院督查组充分肯定,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社区基层党建考评取得了许昌市第一名的好成绩,曹魏古城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跳出魏都看魏都”,魏都区坐拥“地利”之便,服务业发达,工业却是一直以来的短板,造纸、纺织等传统产业增长乏力,资源禀赋和发展空间不足、工业经济体量小、产业层次不高、发展质量不优等瓶颈亟待解决,加快转型发展的任务艰巨。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壮大产业整体实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迫切需要,是抓住发展机遇、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关键举措。”魏都区委书记张书杰说,从魏都区发展实际出发,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工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走二、三产业并重的协调发展之路,让曾作为经济发展短板的工业,在未来成为跨越发展的“跳板”。
魏都区区长李朝锋说,在产业发展方面,魏都区工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加之全区城镇化率已达94%,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城市工作为重点,把产业兴城、产城互动作为主攻方向。同时,相较于土地出让、城投公司举债等收入方式,依靠工业发展带来的财政收入增长在持续性、稳定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魏都区以“调结构、上项目,创环境、树品牌”为主线,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2016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同比增长12%,超额完成全年增长目标。
张书杰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553”工业发展行动计划。
第一个“5”,是重点打造五个园区:以纪年科技为龙头,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以万里路桥为龙头,打造高端装备产业园;以许昌晨鸣、华丽包装为龙头,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以瑞美真发、希瑞斯为龙头,打造发制品产业园;以天健热电迁建为依托,打造静脉科技产业园。
第二个“5”,是建设五大平台:加快振动搅拌技术等3个院士工作站、智能电网研究院等5大平台建设,为工业转型、动力转换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3”是抓提升,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推进发展环境提升工程、产业层次提升工程和招商水平提升工程,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环境、产业支撑和源头活水。
转型出活力,升级添魅力。魏都大地,因转型升级而精彩。
2
动能的转换——创新引领锻造升级“引擎”
在车水马龙的新郑街头,城市隔离护栏清洗车经过后,布满灰尘的护栏焕然一新;世界首台混凝土振动搅拌机使用的先进振动搅拌技术,可节约10%的水泥用量……你可能想不到,这些为城市服务的先进机械设备全都产自魏都区的一家企业——万里路桥。
谈及成长的“秘诀”,万里路桥董事长路明说:“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是我们从一家‘小不点’成长为国内道路养护龙头企业的关键。”
在转型过程中,万里路桥每年研发投入都在总产值的5%以上,先后组建了行业内唯一的院士工作站、唯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如今,他们的科研专家团队在道路桥梁养护新技术、养护新装备、养护新材料等研究方面,已取得200余项科技成果和国家专利。
加大科技投入,推动转型升级,使魏都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两头迈进,产品结构向利润高、技术含量高的品种攀升。
优化增量。魏都区采用“筑巢引凤”的方式,通过对宏腾纸业闲置厂房进行改造,建设了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魏都高新技术产业园,目前,已入驻高新技术企业16家。预计未来3至5年,该产业园可实现产值80亿元,利税12亿元,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全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盘活存量。魏都区与中国造纸行业的龙头企业山东晨鸣纸业集团开展战略合作,重组当地破产企业,整合现有企业产能,退城进园、集群发展,改扩建年产120万吨高档包装纸生产线,建设集制浆、造纸、包装、印刷于一体的纸制品产业链,打造许昌(魏都)循环经济产业园,争创全国造纸行业全产业链循环经济示范园。
创新引领,动能集聚,新业态、新模式为魏都产业增添暖色,魏都区正稳稳地挺起产业发展的脊梁,展翅欲高翔。
3
环境的优化——贴心服务跑出“魏都速度”
在魏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内,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厂房在园区内统一规划建设,值得注意的是,标准化厂房内部构造却不尽相同。
“为了提高厂房空间利用率,使入驻企业有更多的能动性,厂房内部设计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制’,每间厂房的层高、面积都会有所不同。”魏都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副书记曾永立说,这是以“有解思维”推动基层工作的体现。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为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营造更好的环境,成立了产业园服务办公室,从前期项目建设到后期项目运营,将政府服务贯穿始终,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
“魏都区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视,高效的政府服务、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促使我们落户魏都区的决定性因素。”纪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纪年深有感触地说,“纪年科技从签约到落户只用了3个月时间,能办的事情,魏都区一分钟都不拖。”
“等不得,慢不得,更不能四平八稳、按部就班,图舒服、图省劲,那就会错失良机、贻误发展、被动落后。”在全区领导干部会议上,张书杰一语道破打造魏都“软环境”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为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魏都区研究、制定、出台了“严+准”的优化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环境十项制度,把服务企业上升到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着力打造产业生态。
围绕全区产业发展方向,魏都区坚持项目“谋划一个、论证一个、入库一个、落地一个”的原则,确保项目可评、可报、可建;在运作包装项目上,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每月对入库项目进行梳理,确保每个投资项目不重不漏,从源头上提高数据质量。与此同时,开通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绿色通道”,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设立“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努力让办事企业和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4
未来的蓝图——实现“一高一好两率先”目标
对于未来发展,魏都区有着清醒的认识。李朝锋表示,一方面是难得的机遇,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省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重大战略纷纷落地,许昌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郑许融合发展,给魏都区带来了空前的利好。另一方面,目前,经济增速换挡、动能转换、方式转变的特征凸显,区域竞争的态势日趋明显,魏都区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着“不进则退”的挑战,必须在认清形势中抓住机遇,在务实重干中争先进位。
根据规划,魏都区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富强魏都、人文魏都、美丽魏都、和谐魏都、幸福魏都,奋力实现“一高一好两率先”目标,使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好于全市平均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一高一好两率先”目标,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综合实力更加壮大。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2%,实现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城区环境更加宜居。道路、供电、供气、供水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棚户区、背街小巷、无主管庭院得到全面治理,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魏都区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
——文化发展更加繁荣。传统文化、群众文化、现代文化交相辉映,三国文化得到弘扬,形成一批具有魏都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
——社会发展更加和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推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更加公平、更加安全、更加稳定。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每年新增就业1.6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面完成民生“365”工程等建设任务,就学、就医、就业、养老、出行得到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更富足、更安康、更有尊严。
实现以上目标,今后五年,魏都区将实施四大发展战略: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市区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在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上扬长避短、借力发展;厚植优势战略,进一步培育和彰显城区人口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产业优势、环境优势,切实提高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产业产品创新,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开放带动战略,拓宽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壮大主导产业,构建内外兼备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魏都区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责任在肩的担当精神、一抓到底的拼劲、狠劲、韧劲,克难攻坚,砥砺奋进,为建设“三力许昌”贡献“魏都”力量,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坚定不移推进‘三区三城’建设,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乐至新胜利!”国庆前夕,在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乐至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县委报告指明了乐至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打造成渝相向发展联动区、成都东进发展协同区、乐简交界发展示范
曹操一生中最大的亮点,恐怕就在于被后人广泛传播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不论当时各路诸侯对曹操的决定是怎么看待的,后世的学者或历史爱好者,却根据历史的进展认可了曹操的这一决定。以至于后人在评说后世的诸多类似事件时,还忍不住发问:“为啥不学学曹
9月26日,许昌市本级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贴第三季度资金打卡发放反馈成功,社保卡占比100%、发放成功率100%,许昌市“一卡通”补贴项目资金发放实现首个“双一百”。截至目前,今年许昌市已发放助学、扶贫、孤儿救助、农业两项等各类补贴68项
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区妇联于3月4日上午召开2022年魏都区庆“三八”表彰会暨妇联第十四届四次执委(扩大)会议,区委副书记何东亚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受表彰人员和集体接受颁奖。就做好魏都区妇女工作,何东亚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提升政治
12月17日下午,区委书记李朝锋主持召开十五届区委常委会第15次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许昌市建立“一村(格)一警一连”联动机制有关精神,研究魏都区贯彻落实意见。传达学习方婷书记、李海峰秘书长莅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平 宋广军 通讯员 刘玉琴 任添添为切实加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建安区通过整合力量抓指导、抓督导、抓日常,多方联动、群策群力,力求整顿出实效,实现群众满意。在建安区,处级领导带头调研抓指导。区委书记马浩带头深入一
关于3例密接人员丁某、李某、吕某在我区活动轨迹的通告密接人员丁某、李某、吕某3人在建安区活动轨迹如下:4月12日下午2点左右,丁某、李某、吕某三人到陈曹乡徐田村超市,5分钟后离开;3点左右到郑拐村超市,约5分后离开,17点左右到尚集武店超市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一数据反映一方繁荣,一指标考量一域发展。在许昌市建安区,1—5月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9亿元,增长56.3%,增速居全市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增速居全市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6%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尹红杰 董学彦 沈剑奇“鹤首、油锤、大瓢、天鹅……葫芦竟有这么多花样!”11月16日,位于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的乐佳生活美学农场内,游人纷纷感叹。20亩葫芦多达十几个品种,或饱满丰盈,或小巧玲珑。展厅里,葫芦“摇身一变”
4月28日上午,政协第一届许昌市建安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区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区政协主席牛建设,区委常委、区政协党组副书记、统战部部长郭森林,区政协副主席马丽、武艳秋、郑文青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区领导马浩、高雁、朱键、连建锋、李洁、陈纲要、张国